工程新聞
合芯力量分析智能家居行業
互聯網企業、手機廠商、傳統家電廠商和硬件創業團隊等各方從不同角度切入智能家居領域。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智能電視盒)、智能門鎖、智能穿戴、顯示面板甚至掃地機器人等智能硬件紛紛以“入口”自詡,期待作為入口的設備被連接盡可能多的智能終端。仿佛售賣出更多的“入口”,就能爭取到更多用戶,掌握智能家居的未來。
而當我們回歸現實,智能機頂盒開機率已下降到 30%;使用掃地機器人前還需要人為整理出合適的清掃環境,以免卡機或被困;智能音箱倒是一個不錯的產品,可在家人熟睡時語音控制并不那么合適;總是要去貼近墻上的智慧面板進行控制也極為不便;更無法養成在家里還帶著智能手表的習慣。
“入口”思維,讓智能家居并沒有迎合人的需求,而是需要人們去改變適應它們,讓我們放棄習以為常的方式,學習用新的方式去開燈關燈,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更復雜,這是否已經違背了“智能”的初衷?
當我們努力包裝“入口”時,究竟是想跟誰溝通?在實現智能家居的道路上,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入口”形態的設備?傾全力單點博弈,如何實現全屋智能聯動的整體用戶體驗交付?
市場的投票權從來都只掌握在用戶手里,用戶為體驗買單,而非“故事”。最好的“入口”,也許就是用戶能為之買單的“體驗”最優解。
“不要企圖通過入口來掌握游戲規則,將主導權交回用戶,而智能家居企業只有歷經三九嚴寒,才能錘煉出‘真智能’,否則只會是曇花一現。” 綠米聯創創始人游延筠直言。
所以,合芯力量 堅持以打造全屋智能的整體用戶體驗作為產品邏輯出發點。
合芯力量 全屋智能是綠米聯創 2016 年推出的自有品牌。合芯力量 源自拉丁語,意為“智慧的家”。
“人與智能家居之間,應當如同與親人、閨蜜、同事相處一般,眼神、手勢、表情、語言……所有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傳遞信息,所有的交流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智能家居關心我們的生活,了解我們的喜好,隨時準備為我們提供服務,并且時間越長,對我們的了解就越深入,服務也就越發貼合我們的心意。”游延筠曾表示,“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狀態。”
合芯力量 的“家庭新基建”
未來家庭中,燈光、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始終處于最舒適的狀態,冷了抱一下胳膊空調就會主動調溫;門禁、天然氣、水管的安全情況也無需擔心,及時警報遠程可查;回家路上,空調已經做好準備,大門打開時,燈光亮起、窗簾關閉、音樂隨之響起;出門趕車不必擔心是否關閉了家里的電器和門窗,智能家居會主動安排好。
“潤物細無聲”是一種理想的人與智能家居共處狀態,實現這種狀態需要配套足夠多的傳感器、控制器等智能硬件作為載體,形成聯動效果。
合芯力量 在過去四年間,推出了包括網關、控制器、傳感器、照明、門鎖在內的 10 余類 100 余款產品,并實現全自主研發。打造完整產業鏈并非易事,甚至有幾分“自討苦吃”的意味在,但這樣做的優勢也顯而易見:產品質量統一,系統協同和體驗好,售前售后有保證。
為了拓寬全屋智能的適用性,合芯力量 產品也極為重視細分,除具有通用性的“大眾產品”外,還會針對不同需求解決“個性化”問題。以窗簾電機為例,考慮到后裝用戶不會預留電機插座,合芯力量 特別研發了鋰電池窗簾電機;線下 合芯力量 Home 智能家居體驗館還可提供測量、安裝一站式服務,支持多種安裝環境,無論是新裝還是舊窗簾改造,直軌L軌、頂裝側裝,都能滿足客戶的各種個性化需求。為了適應后裝改造,合芯力量 單火線開關也是殺手級產品。
網關產品也是如此。合芯力量 產品中鮮有純網關,多具有夜燈、門鈴等功能增加其適用場景,還在攝像頭、空調插座等產品中配置了網關的功能,把“網關”技術的一面藏在實用的智能產品背后,讓用戶在購買一個單品的時候,就把一個家庭控制中樞帶進了家里。
合芯力量 豐富的產品品類拓展了全屋智能場景豐富性,提升了用戶體驗,也成為其向下一階段進化的“家庭新基建”。
無感交互,用戶體驗分水嶺
從無線控制、定時控制、語音控制、面板觸控再到手勢控制、翻滾魔方、敲敲桌子,合芯力量 不斷拓寬著用戶交互體驗的多樣化邊際,而在眾多交互中,無感交互被提到最高重要級,舉手投足之中,就完成了和家的溝通。
無感交互,離不來各類傳感器,它能夠感知環境、感知人,是全屋智能的“耳目”。據悉,合芯力量 目前已經推出了多種傳感器,覆蓋了人體、濕度、溫度、照度、大氣壓力、天然氣、煙霧、水浸、震動、TVOC 等傳感,設計和性能在行業內處于頭部地位。合芯力量 還研發了一些“小眾”品類,覆蓋更多場景,如二氧化碳傳感器,用以監測臥室、會議室等密閉空間內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因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影響睡眠質量或工作效率?;诤撩撞ɡ走_技術的傳感器,用于探測更加細致、準確的人體動作和體征。
豐富的傳感器讓“潤物細無聲”的理想進一步走進現實,不僅能夠通過人的行動捕捉需求,更能夠結合環境的變化主動調整家居狀態。
但如果每半年都要為家里數十個傳感器更換電池,用戶還會為它買單么?
而傳感器在家庭多個區域使用,很難布線,多采用電池供電,加之傳感器觸發的高頻度,其耗電量不僅決定了電池使用時長,還直接影響用戶對全屋智能的體驗。作為“家庭新基建”,低功耗應該被重視。目前 合芯力量 傳感器不僅設計小巧美觀,而且使用時長基本在 2 年以上,高出行業平均數一倍有余。2020 年 10 月新推出人體高精度傳感器電池續航更是保守估計到 5 年以上。這些精巧的設計和用戶體驗,也使得 合芯力量 傳感器獲得日本 G-mark、美國IDEA、德國紅點獎、IF 設計獎等多項國際工業設計大獎。
全品類、低功耗、高顏值、高精度,合芯力量 傳感器在全球市場頗受歡迎。
本地化組網聯動,深耕無線物聯穩定性
在智能家居領域,物聯技術的穩定性、可靠性是“地基”,決定著“全屋智能“的設備連接數,從而影響用戶場景想象。Wi-Fi、藍牙和 Zigbee 是三種最廣泛應用的無線連接技術。一般來說,Wi-Fi 的高功耗無法支撐傳感器,難以形成全屋聯動,更多地被單品智能硬件廠商所采用。藍牙為短距離點對點通信,設備數量和規模增加時,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偏弱,藍牙 Mesh 還遠未成熟。
相比而言,基于 Mesh 的 Zigbee 具有低功耗、自組網、穩定性強等特點,從底層邏輯來看,是為智能家居量身打造的協議,適合用于全屋智能、樓宇智能等場景。但同時,Zigbee 的門檻也是最高的,需要智能家居廠商投入相對較長的周期去學習并研究技術細節。實際上直到 2019 年 Zigbee 3.0 推出,很多智能家居企業才開始使用 Zigbee 技術。
轉舵新技術的脫敏期或許是 Zigbee 很少成為關鍵賣點的原因,但破局而出的品牌已經獲得市場的尊重。
合芯力量 是最早一批看到 Zigbee 技術應用前景的智能家居企業,盡管擁有 Zigbee、Wi-Fi、藍牙、LoRa、NB-IoT 等不同協議的深度開發能力,但仍把 Zigbee 作為實現C端用戶全屋智能最好的選擇,投入研究已長達 10 年左右,應用于產品已經超過 5 年,擁有多項相關發明專利。
小米移動互聯網產業園就是 合芯力量 在 Zigbee 技術運用上的例證。近 6 萬個 合芯力量 設備分布在占地 34.8 萬平方米的園區內,實現了辦公區域照明、空調、安防遮陽與其他電器設備的統一管理,并始終保持高效、有序運轉。
對于 合芯力量,這僅僅是展露出的冰山一角,基于 Zigbee 技術底層開發的本地化組網聯動能力和體驗才是藏在海面下的強大實力。
合芯力量 產品的智能聯動都追求最大限度實現本地化,以往的控制流程是開關-網關-位于某地的云端-網關-執行器,分布式組網則避開云端直接實現開關-網關-執行器的命令直達,或者開關-執行器,本地化傳輸令產品間的連接更加穩定,反饋更加迅速,同時保證了用戶的隱私安全。由于 Zigbee 網絡是自組網、自治愈的本地化網絡,當家庭路由器斷網時,仍然保持設備之間的穩定連接和聯動。
- 上一篇:企業展廳吸引客戶參觀的方案
- 下一篇:智能家居生態系統,讓生活更方便